《说文解字》第一
一、填空题
1.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战国末期有了_____的传说。
2.东汉(朝代)和帝时,许慎作了一部《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有九千字。
3.“六书”,即“____”“指事”“____”“形声”“转注”“假借”。其中____字最多。
4.晋以来通行了____,这才将同一字分读几个音,让意义分得开些。
5.最古的文字应该是______,又称为卜辞,是盘庚以后的商代文字。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和《说文解字》不符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
B.笔出现于商代,却只用竹木削成。
C.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伸义的多,一字多义,这源于假借字。
D.《说文解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体相同的。
2.下列说法中和《说文解字》不符的一项是( )
A.《说文解字》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B.东汉(朝代)和帝时,许慎(人名)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
C.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
D.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只有“契”,还有“书”和“印”。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多选)
A.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称为“会意”。
B.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的是“形声”。形是音标,声是意符。
C.“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D.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形声文字。
E.“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八下名著阅读《经典常谈》12章节分训练+模拟题+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62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