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东都事略·徽宗纪》记载:“淮南盗宋江陷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张叔夜传》记载:“会剧贼宋江剽掠至郡,趋海岸,劫巨舰十数。”由这些记载可以知道,宋江领导的这支起义军,战斗力很强,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另外还有很多文献,如《皇宋十朝纲要》《捕盗偶成》以及元代修撰的《宋史》等,都分别对起义军的声势、活动地区以及征方腊的事迹等进行了记载。这就为《水浒传》的编撰提供了素材和历史依据。
【创作背景】
《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 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作品主题】
《水浒传》反映了北宋末年的政治及社会乱象,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展示了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小说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为主线,通过描述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展现了他们由个体觉醒到发展为强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艺术特色】
突出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以大量历史形象、宏伟的结构、独具特色的语言展现出一幅古代农民起义的历史画卷。作者通过对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小说歌颂了农民起义军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小说中宋江是梁山的领袖,他带领众兄弟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多次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他选择了接受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专题10 名著《水浒传》16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13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