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训练44篇

2024-03-20 17:39:13 123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44篇

 

 

1篇:高新区八年级期末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7分)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①

岳飞

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③。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此词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②寒蛩(qióng):秋天

的蟋蟀。③胧明:形容月色昏暗、朦胧。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以静衬动描写了一幅喧闹的深秋夜景图,渲染了一种热闹的氛围。

B.“惊”宇再现词人难以入睡的情景。“起来”句的动作写出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

C.下阕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深感寂寞的心情。

D.这首词短小精悍却耐人寻味,沉郁低徊,情景交融,有很高的艺术境地。

13.本首词在写景时借景抒情,运用了与“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相同的手法

(“借景抒情”除外),请指出该手法并结合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三)诗歌阅读(共7分)

12.A

【解析]前三句意思是: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

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首句中用“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是以动衬

静,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深秋夜景图,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故选A。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3.视听结合(多种感官描写);“寒蛩不住鸣”是听觉,“帘外月胧明”是视觉,写出了

深秋环境的寂静和幽暗;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

奈之情;知音甚少,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4分。手法1分,具体分析1分,情感2分,至少答出两种。

 

2篇:槐荫区八年级期末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共7分)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注释】①摊破浣溪沙:词牌名。②酝藉:风度温雅淡然、宽和从容。③木犀花:桂花。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主要写词人病后的生活,所写多为寻常之事,却有动人心弦之效。

B.上片“卧看残月”句写词人静“卧”,残月“上”窗纱,一静一动,颇有灵韵。

C.下片“枕上诗书”“门前风景”两句对仗工整,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哀与感慨。

D.本词格调轻快,委婉细腻,多用白描笔法,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13.李清照曾用“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词句称赞桂花,请分析本词最后一句如何表现她对桂花情有独钟的。(4分)

12.C 【解析:C.表现出诗人病愈转好,读书赏景时的欢快与闲适。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3.示例: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以温雅淡然、宽和从容风度示人的独特气质,

让病中的词人心情欢悦。

评分意见:本题4分,拟人手法2分,桂花形象1分,情感1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训练44篇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521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382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