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运用(23分)
复兴中学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1-2小题。
我们要重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技术创新。文化遗产重在“保护”而非“保存”,既不能(过度/过渡)开发,也不应与世隔绝,活化利用是关键。平遥古城西北角的柴油机厂在闲置几十年后,成为举办“平遥中国年”等活动的文化场所;故宫博物院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创新了故宫文化知识的(传播/传递)方式;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盲盒,给大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考古体验;河南博物院以“青玉人首蛇身饰”为原型的玉佩棒棒糖,风靡( )全网……种种创新都显示,文化遗产(不仅/虽然)是中华文明yuán( )远流长的实物见证,也可成为“飞入百姓家”的新生活方式。另外,近年来,计算机视觉、AI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已为文物的保护、复原、研究和展览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选择,人们期待VR、AR、游戏等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的突破口。元宇宙博物馆、虚拟( )人非遗体验官、文物数字藏品……这些不断涌现的“新脑洞”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可能。
1.(3分)根据文意,写出相应汉字或者拼音。
风靡( ) yuán( )远流长 虚拟( )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4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509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