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文中景物描写简洁生动,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能由实到虚,展开联想想象,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自己的影响;同时,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诗歌,大多学生耳熟能详,易于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爱。
二、相关教学理念
于漪老师发展了情境教学法,写了许多关于情境教学的论著。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诵读、体会、感悟、思考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产生“移情”,真切地体会到情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本教案设计理念有情境教学法的影子。
三、教学目标
1.能读准文中的字词,并能用正楷字抄写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2.浏览全文,能筛选、提炼、归纳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
3.能够从文中找出一些语段,在诵读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赞颂。
4.能够学习模仿文中如何写景、描写人物的方法。
5.背诵积累文中一些好的诗、词,积累语文知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诵读中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对自然、人生、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同时学习体会文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3.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的记忆,留下了一串串七彩的花环。你能回忆一下在童年里记忆犹新的事吗?
生:做游戏,掏鸟窝、游泳,放鞭炮,过年吃饺子,二叔回家给我带的玩具等。
师:老师认识一位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她知识学富五车,也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享誉中外,她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往事依依》的作者于漪老师,她带着我们一起回忆自己的难以忘怀的童年往事,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灵去探寻她成长的历程吧!(板书课题)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318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