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01-28 10:59:07 121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今,玩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我们既要鼓励语言创新,尊重年轻人的创新表达方式,重视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促进,理解流行词语无可替代的表达功能,也要高度警惕消极的玩梗文化,防范玩梗背后的传播迷思和价值取向偏差。

梗文化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质,其依赖的是将逻辑推至极致带来的荒诞,并借助于这一荒诞性去完成一次笑点的制造。梗的诞生发展可以分为语音变异和词汇变异两大源头。语音变异是指将各地方言或者外来语言转化成汉语中的同音字或近音字,以达到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目的。词汇变异是指词汇的变化以某一词汇作为基础进行延伸。

梗,通过对某事或某物在不同情境的解码编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玩梗,作为年轻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流行离不开媒介技术、符号意义、生产风格和社交隐喻的共同作用。造梗者漫不经心地自创或者引用某些具有流行潜质的词句或场景充当梗的语料,用以表达、评论、分享,成为梗的首发角色;玩梗者受个人经历、生活经验或性格偏好的影响与造梗者的输出一拍即合,对梗进行理解、解读、定义、回应、修正、延伸和再造。

当下许多的更新速度快、包含意义多样。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指向,的能指和所指都很丰富,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都存在着流动性。大众在使用网络流行梗时,不会追求一个确定的意义,更多的是通过来确立自身的位置,获得群体认同和情感共鸣。

网络流行梗的形成一般是依靠拼贴、戏仿等手段,实际所指常常与表面意思截然相反。特别是在后真相盛行、情绪为先的社交媒体中,事实不被重视,缺乏理性的讨论逐渐导致了公共话语的贫乏。在用网络流行梗进行交流时,表情包和固定化的文字成为传播中介,越来越少调用其他的词汇和语句,逐渐失去自身的语言逻辑。比如用真香来表示开始评价很低但后来态度有巨大转变,用“yyds”来形容事物或人的出色。梗,在提升了传播效率的同时,也陷入了固定的话语体系,甚至出现文字失语的症状和文字本真意义的消解。

部分玩梗以低下的感情姿态,在俗气而直白的土味情话中暗含笑点,使梗脱离最开始的传播语境,衍生出新的意义。同时,梗文化的变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汉字的歪曲,如夺笋哪是指多损啊,容易影响大众对汉字的准确认知,不利于汉字的传承。对梗文化的泛滥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不良价值取向。凡此种种,无疑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

网络流行梗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影响着公众的日常交流和话语表达。网络玩梗的流行充满着必然性和偶然性,既能让人们收获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也能让人们在表达失语中走向模糊底线、缺乏原则的群体认同。所以,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网络玩梗,正确把握梗文化的认知规律,警惕万物皆可玩梗背后的传播迷思和价值取向偏差,警惕网络玩梗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表达失语和价值观消解等现象,避免娱乐化陷阱,努力引导营造良好的公共讨论氛围。

(摘编自林爱瑶《网络玩梗背后的表达失语与价值观消解》)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771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492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