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插秧歌》预习练4页
(24-25高一上·四川自贡·开学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②。
唤渠③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④,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兜鉴:古代战士戴的头盔。②胛:肩胛。③渠:他。④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诗连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了紧张的劳动场面。
B.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暗示农人对插秧这场“战斗”的厌恶。
C.雨中抢插秧苗的生活画面,既表现插秧的繁忙,又突出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
D.诗歌内容朴实,语言通俗,平白如话,撷取农村生活中的典型场景,自然又逼真。
2.《唐宋诗》中评价本诗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B
2.诗歌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
①描写一家老小冒雨插秧的日常劳动场景,分工合作,秩序井然,显得活泼而富有情趣;
②运用口语,语言浅白流畅,生活气息浓郁。
【导语】
杨万里的《插秧歌》以生动的笔触呈现农家劳动场景,四个动词描绘出一家人分工合作的画面。斗笠蓑衣如战甲,突显劳作之艰辛。诗中对比和拟人手法赋予浓厚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情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B.“暗示农人对插秧这场‘战斗’的厌恶”错误。“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了春雨之密、之急、之大,以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此选项中“暗示农人对插秧这场‘战斗’的厌恶”说法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插秧歌》预习练4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178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