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出版社《人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25年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人与社会》课程教学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安全法治教育等内容,培育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其成为有修养、有担当、有格局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 认知特点: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故事、情境和实践活动兴趣浓厚,但对抽象规则和深层道理的理解能力仍有限。
· 行为特点: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乐于接受正面引导和鼓励,但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弱,公共场所的规则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有待系统培养和强化。
· 知识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对“礼貌”、“安全”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对“传统文化”、“法规”、“权益”等概念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
· 学习需求: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方式,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辽海出版社出版,共三个单元,九课内容,结构清晰,层层递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 第一单元(第1-3课):文化传承与个人修养
o 内容包括汉字文化(一撇一捺)、蒙学经典诵读、经典故事品读。本单元旨在扎根传统文化,从书写、诵读、明理三个层面,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奠定人文底蕴和良好品格的基础。
· 第二单元(第4-6课):社会交往与公共文明
o 内容涵盖文明出行、公共场所礼仪、校园礼仪。本单元聚焦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从家庭、校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学会在不同场合约束自身行为,尊重他人,展现良好素养。
· 第三单元(第7-9课):法治意识与生命安全
o 内容涉及交通法规、消防知识、消费权益保护。本单元强调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将法治教育、安全教育融入具体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至上、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提高生存能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人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385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